技术

联系我们

  • 地址:石家庄市槐北路465号
  • 电话:0311-67506935
  • 邮箱:hbsxmyxh@163.com
  • 网址:www.hbsxmyxh.com

主页 > 技术 > 遗传育种 >

中国地方猪种的现状、 保护和对它们的研究策略

发布时间:2018-03-12 14:38阅读数:

  1 中国地方猪种的现状
  中国不但是一个养猪大 国, 同时具有丰富的地方猪种资源 。 据 目前初步统计, 全国列入 省级 以 上 《畜禽品种志》和正式 出版物的猪种名称至 少有 9 0 多个, 列入 国家级保护的有 3 5 个, 各省重点保护的也有几十个。 这些猪种各具特色。 如以产仔数多而著称的二 花睑猪、梅山猪 ; 肌 内脂肪含量较高的莱芜猪、大河猪 ; 体型微小的香猪、 五 指 山猪 ;适应于高海拔和寒冷地 区生长的藏猪、蕨麻猪, 等等。 中国地方猪种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选育的结果 , 虽然它的生长速度慢, 胴体瘦肉率低 , 脂肪较多 ,但是其繁殖性能好, 发性明显 , 配种容易, 肉质好 , 肉色鲜红 , 肌内脂肪含量较高, 对当地适应性强 。 在优质猪肉的生产中具有不替代的作用 , 是世界猪种基因库中的宝贵资源 。
  从 2 0 世纪 8 0 年代开始,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 外围猪种大约克、杜洛克、 汉普夏等大量进入 中国 , 由于其生 长快 , 胴体瘦肉率高, 受到市场的欢迎 。 广东、 浙江 、 上海、 湖南、 山东等地迅速推广 , 并发展以 “杜 × 长 ×大”为基本模式的洋三 元商品猪, 地方品种的母猪迅速减少。 有的地方几乎消失。 例如 , 广东大花白猪, 19 8 0 年调查时有母猪 1 . 3 万头 , 2 0 0 0 年时只有几百头 ; 金华猪在 1 9 8 0 年时有母猪近 2 5 万头 , 至 2 0 0 7 年时 只有 l 万 多头 ; 淮 猪在 1 9 7 9 年时 , 江苏省约有 1 7 多万头母猪, 至 2 0 0 7 年时只有近 2 0 0 0 头母 猪保存在东海县 ; 有的地方猪种 目前已找不到公猪。
  面 对数量 日益减 少的中国地 方猪种, 应该如何保护? 是 目前广大畜牧生产者十分关心 的问题。 目前出现 了一些新的保种方法 , 如冷冻精液保存、 胚胎保存、 生物技术保种等, 但这些方法 ,尚处于实验阶段 , 是否成功 , 很难定论。目前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活体保种。
  2 对我国地方猪种的保护
  我国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来保护地方猪种。 为 了加强对畜禽遗传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 19 9 6 年 1 月 4 日, 农业部批准成立 了 “国家家畜禽遗传资源管理委员会”, 协助行政管理 部门总体负责家畜遗传资源管理 工 作, 下设有猪品种审定专业委 员会。 2 0 0 0 年 8 月 2 3 日, 农业 部公告 了 7 8 个国家级 品种资源保护名录, 其 中有 19 个猪的品种资源。 各省也相应成立 了 “省级家畜禽遗传资源管理委 员会”和公布了省级品种资源保护名录。
  2 0 0 5 年 1 2 月 2 9 日 公 布 了 “中华人 民共和 国畜牧法》,其中第二 章为 “畜禽遗传资源 保护 ”, 第 9 条明确规 定,“国家建立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制度。 各级 人 民政府应 当采取措施 , 加强 畜禽遗传资源保护”。 使我 国对猪种资源的保护有了法律依据。 2 0 0 6 年 6 月 2 日,农 业 部 发 布 了 6 6 2 号 公 告 , 确定八 眉猪等 1 3 8 个畜 禽品种为国家级畜 禽遗
传资源保护品种 , 其中有地方 猪种 3 8个。 2 0 0 7 年 5 月 1 4 日 , 农 业 部 批 准成立 了 “国家畜 禽遗传资源委 员会”,替 代 1 9 9 6 年 设 立 的 “国 家 家 畜 禽遗传资源管理 委 员会”, 下设 “猪专业委员会”。 2 0 0 8 年 l 1 月 7 日农 业部发布1 0 5 8 号 公告。 明确 丫 3 个国家级地方猪种保护 区和 3 5 个 国家级地方猪种保种场 (见表 1 ) 。
  与此 同时 , 国 家每年拔 出数千万的畜禽遗传资源保种经 费和上 亿元 的种 畜禽场 的 基 本建设 改造经 费及 其他项 目和 各级 人 民政府 的配 套 经 费, 使我国的畜禽遗传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3 关于猪品种、 类群、 遗传资源种质纯杂的相对性
  品种是物种下面的一个分类单位。类群是指在同一品种之内, 根据某 一陛状、 来源、 地区或外貌再划分的更小的一个单元。 遗传资源的范围更为广泛 ,它包括了品种和非品种, 非品种是指在某些方面, 特别在数量上 , 还达不到作为一个品种条件的一些类群。 它们在性能上有一定特色 , 与其它品种或类群有一定差异 , 又进行了相对闭锁的世代繁育 , 具有相对稳定的 同质性和在一定条件下能巩 固地遗传下去 。 但这种界定有时也不很明显 , 往往是 “类群之内还有类群”。
  品种、 类群或遗传资源作为人类对家畜种群内的一种分类系统 , 它的遗传种质的纯、 杂是相对的 。 即群体内部各个体问要有一定的同质性 , 但又要有一定的异 质性。
  什 么 叫纯 种? 什 么 叫杂种? 育种学家一直 是很模糊 的。 随 着 遗传学 的进 展 , 有一些 遗传学 家认 为,一个生物 体 是 纯 合 (h o m o z y g o u s ) 还 是 杂合 (h e t e r o z y g ou s ) 是以等位基 因来决定的 (赵元 寿、 齐守怡等, 2 0 0 1 ) 。 实际 上 , 这 一概念必 需要 有一个参 照 生物 。 当两个生物体之间带有一对完全相同的等位基 因时, 则这 两个生物体就该基 因而言是纯合的或可称为纯种 (t r u e—b r e e d in g ) , 反之 , 如果这两个生物体之间有一对等位基因不相同, 则一个生物体对另一个生物而言是杂合的或可称为杂种 (h y b r i d ) 。
  一个群体中,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基 因座 上 有 2 个以上 等位基 因, 称为 复 等 位 基 因 (m u l t i p l e g e n e ) 。 复等 位 基 因 的 存 在 , 正 是 生 物 多 态 性(p o ly m o r p h i s m ) 在 遗 传 上 的 直 接 原因。 因为地球上 同一物种内的生物群体均有多个等位基 因和 多个复位基 因。 例如 , 人有 2 3 对 染 色体, 约 8 万 多个基因 (T . A . 布朗, 2 0 0 2 年) 。 其中位于 6号染色体上的人 白细胞抗原 (H L A ) 最多可拥有 6 个位点 , 1 2 个等位基 因 , 而目前发现 , 在人类中该等位基因的类型至 少有 1 8 0 0 多种 , 因此。 两个生物体之间, 在所有基因与复等位基 因之间完全相同, 几乎是不可能的, 即使是同胞胎的动物或同卵双 胎动物。 多代近亲繁殖可以使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增加 , 但几乎不可能完全一致。 过分的近亲繁殖则出现死亡 。
  上 述 关 于纯 种 的概 念还 是指 “等位 基 因”, 而 不是 “核苷酸序列”, (分子 遗传学 家认 为, 基 因是 一种 “核苷酸序列”, 但在染色体上 的核苷酸序列并不都是 基 因组 ) , 如果把这 一概念扩大到 “核苷酸序列”, 则我们要在地球上 找 出两个在 “核苷酸序列”上 完全相 同的人或动物个体几乎是 不 可能的 。
  根据现 有的研 究 资料 , 人的基 因组 大约有 3 0 亿对硷基 。 虽 然 世界上 不 同的人 的基 因组 至 少有 9 9 . 9 9% 的硷基对是相 同的 , 但就 是剩 下 的 0 . 0 1% (约 3 0万 对 ) 决定 了我 们 的 身高、 肤 色等方面的差异 , 以及是否易得某些疾病 (碧声 , 2 0 0 5 ) 。
  猪作为哺乳动物中的一个物种, 其碱基对的数量也有 3 0 多亿对(3 . 3 × 10 。)之多。 也有大量 的等位基因和复等位基因。从这个角度说 , 世界上没有两头猪的 “核苷酸序列”是完全相同的。 即使是孪生兄弟, 它们之间也是不同的。
  子代与亲代有相似之处 , 但又 不完全相同。 子代与亲代之间, 父 、 母和子女之间, 也存在部分 “核苷酸序列”的差异 。“子 猪似亲猪, 子 猪非亲猪”。因此, 任何一个猪种的纯、 杂都是相对的。 近交可以提高一个群体的纯合度或各个体间外貌和性能的一致性。 但在一个封闭的群体内, 长期近交 , 导致血统过近 , 会产生某些遗传上的缺陷 , 以致死亡 。
  4 对地方猪种的选育方向和保种技术
  4 . 1 地方猪种的选育方向
  对地方猪种如何保? 保什么? 这是大家关心 的 问题。 我认为可 以有三个方面。
  第一是基本维持现有性状。 尽量不改变现有的外貌和生产性能。 第二 是通过群内不 同类群间的杂交, 引起变异 ,通 过 选 育 (不 引 入 外血 ) , 改 善某一、二 项性能, 如提高胴体瘦肉率, 提高产仔教 , 等 ; 第三 是通过与外种猪或其他品种猪的杂交, 适 当引入外血 ( 12 . 5%以下 ) , 引起群 内变异 , 再通过 选择,产生 与原有群体性能有所不同的群体,
但仍保持原有地方猪的许多特点。
  现在 , 许多地方猪种保种场在制订保种方案时 , 往往提 出产仔 数提 高 多少? 断奶窝重提高多少? 生长速度提高多少? 肥育性能提高多少? 往往选育 目标过 多, 不能实现 。 没有具体选育措施或只有老一套的措施 , 内容显得无力。
  还要指出, 我国许多地方猪种都有不同的类群, 这是地方猪种长期不衰的重要 条件, 保种就是要保不 同的类群。不要只搞一种类群,不提倡 “纯而又纯”。一个 “纯而 又纯”的群体最后是保不住的 , 要消亡的。
  4 . 2 地方猪种保种中的世代间隔要延长
  世代间隔越短 , 小群体的近交系数在一定时 间内上升幅度就越大。 因此 ,在新品 系选育时一年一个世 代的方法 ,不适合地方猪种保种。 相反 , 就地方猪种保种而言, 应该延长世代间隔 , 可以3 ~4 年一个世代, 可以采用交叉世代,即每 1 ~3 年留几个血统的后代, 不必全部一起淘汰 。一起留种。
  4 . 3 交配系统
  交配 系统是保种工 作的极为重要的一项措施。 在保种理论 中有一种错误的概念是 : 保种是保纯种, 要纯而 又纯 ,认为纯合才是保种 , 杂合就不是保种。实际上 ,一个群体要长期保持它 , 必 须在群体内要存在 “杂合性”或 “异 质性”,才能保住。 我国许多地方猪种中都有不同类型 , 如 , 金华猪中有 “寿字头”、“老鼠头”和中间型 ;姜曲海猪有 “本头沙身”和 “沙头本身”等等。 这些不 同类型之间的不断杂合, 使 一个群体的遗传基础更为广泛 。一个 “纯而 又纯”的群体最后是要消亡的。
  因此 , 对一个有限群体来说 , 首先内部要分型 , 头长 、 头短 ; 耳大耳小 ;体长、 体短 ;毛密、 毛稀 ;均可分型 。 公 、母猪都要分型 , 可以分为不 同 “亚群”。然后在 “亚群”之间实行车轮式交配的方式 , 保持一定的杂合度。
  回顾我 国劳动人 民的育种经验 , 我国许 多地方猪种都有 “群 内分 系 , 公母 有异 , 系 间杂交 ”的育种过程。 在地方 猪种群 内有大型 、 小型 和 中型之分 , 或 头 长 ( 马 脸 ) 与头 短 (狮 头 )和耳大与耳小之分 , 也就是群内可 以分不 同 品 系。 采 用 马 脸型 (公 猪 ) 与狮头 型 (母 猪 ) 猪进行 系 间杂交 , 在后 代选 留时 , 再 有意选择 “马 睑 ”公猪 留种 ,“狮 头 ”母 猪 留种 ,一直保持这 一杂交和 留种方式 , 这 就丰富了群体 内的遗传 多样性 , 该品种就有可 能不 退 化。 如果群体较大 , 公 猪和 母猪均可分出马头与狮头 , 形成二 个品 系 ,就可 以通 过不 同 品 系之 交叉 轮 回 交配 , 使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更为丰富。
  4 . 4 多点保种
  多点保种是指一个小群体猪群不能只放在一个保种场保种。 应采用保种场与保种区相结合的保种办法 , 保种区是在有条件的某一个区 、 乡、 村的农户中饲养该品种猪。 鼓励纯种繁育, 也允许部分杂交 (不要怕杂交) 。
  多点保种的另一层含义是允许该地方猪种, 在不 同的县 , 不 同的场 , 不同的环境条件下饲养 ( 山区、 平原等 ) ,尽量形成差别 , 这样对保种有利。
  5 对我国地方猪种的研究策略
  我国地方猪种有许多优 良特性是外国猪种所不及 的。 如繁殖性能好 、 肉质好、 肌内脂肪含量高, 对粗饲料的耐受力较好等等。 对这些特性 , 过去是表型描述较多, 而并未进行深入研究。 今后对地方猪种的研究, 建议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5 . 1 高繁殖力与青粗饲料关系的研究
  不 同品种和类群的猪在繁殖性能上存在差异 , 这是一个客观事实。 有人从遗传的角度去研究, 认为有高产仔基因存在 , R o t h s c h i l d 等 ( 1 9 9 4 , 1 9 9 6 ) 通过候选基因法 , 利用中国梅山系太湖猪在内的两个极端品种杂交, 发现 l 号染色体上雌激素受体 (e s t r o g e n r e c e p t o r ,E S R ) 座位的一个基 因与高产仔数主效基 因连锁。 他们通过雌激素受体基 因座位的 R F L P S 分析, 认 为具有 3 . 7 k b 条带的纯合型母猪 (B B 型 ) 比具有 4 . 3 k b条带的纯合型母 猪 (A A 型 ) 初产时要多 2 . 3 头仔 猪 (P < 0 . 0 1 ) , 各胎平均多产 1 . 5 头 (P < 0 . 0 1 ) (R o t h s c h i l d 等,1 9 9 4 ) 。 以后又 证 明 , 猪 E S R 基 因定位于 l p 2 3 2 5 ,大约含有6 0 0 0 多个核苷酸 ,由 8 个外显子和 7 个内含子组成。 此外,又有人提出, 2 号染色体上 F S H p 亚 基基因座位与控制猪产仔数的主效基 因紧密连锁 , 在该亚 基基 因的 8 0 9 和 8 10 位点之间存在一个逆转座子插入突变 , 其长度为 2 9 2 b p 。 该突变的纯合子猪(A A )比未突变的个体 (B B ) 头胎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分别高出 2 . 5 3 和 2 . 12 头 , 各胎次平均估计高出 1 . 5 头。 对以后胎次 ,虽然有利等位基 因的效应在下降, 但仍然 是 显 著的 (P < 0 . 0 1 ) , 每 窝能 多产1 . 5 头仔猪。 (赵要风等, 19 9 5 ;储明星 ,2 0 0 1 年 )
  但进一步大量研究表明, 这些基因并非中国猪所特有, 与产仔数的相关性也并不想象的那么紧密。 影响猪的产仔数还有其他基因和环境条件, 而长期较多地使用青粗饲料是一个重要因素。 对青粗 饲料 如 何会影响猪的繁殖 力的机理 ,一直未见有很好的研究报告。
  5 . 2 猪的肉质与肌内脂肪的关系研究
  猪肉品质、 猪肉口味的好坏与肌 内脂肪的多少有较大的相关性。 肌内脂肪的多少与品种、 年龄、 饲养方式等密切相关。 但我们很少见到不 同猪种、 不同年龄、 不同饲养方式肌内脂肪沉积规律的研究报导 。
  5 . 3 猪的耐粗饲特性和猪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关系研究
  我国地方猪种耐粗饲, 在大量青粗饲料饲养的条件下, 虽然生长较慢, 但能生长成活 , 而外国猪种则不能。 中国猪种与外国猪种在肠道微生物菌群上有什么差异? 至今未有人研究报导。
  5 . 4 猪肉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与青粗饲料的关系
  分析发现 , 含有 5 0% 野 猪血 统 的野 家猪杂种, 其 肉中的不 饱和脂 肪酸含量较 家 猪要高。 由于 人体本身不能合成 不 饱和 脂肪酸 , 因此 , 猪 肉中的不 饱和 脂肪酸含量具有一定营养价值。猪 肉 中的 不 饱和 脂肪酸 含量 的差异 是否与饲喂 青粗 饲料有关? 或 与 品种 有关? 也鲜见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