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蛋鸡产蛋无高峰或高峰时间短,这些问题你
发布时间:2018-03-27 13:47阅读数:
最近一段时间,咱们平台的粉丝给我反应最多的问题就是关于蛋鸡产蛋率的问题,各种原因造成的:产蛋率不高,蛋重轻,沙皮蛋、褪色蛋、破壳蛋、小蛋多,产蛋鸡无高峰、高峰期短等问题,养殖户朋友都很头疼,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关于蛋鸡产蛋这些事。
衡量开产蛋鸡的产蛋高峰质量有两个指标,一是峰值在多少,二是峰值能够维持多长时间。按照现实的饲养管理水平与经济指标,产蛋率在 90%以上才算是高峰值,这样的高峰值能够维持 6 个月以上才算是科学合理的高峰期。在养殖实践中,有两种情况很让养殖场(户)头疼,一是高峰值很高,可以达到 96%~97%,甚至 98%,但时间短暂,只出现几天,甚至一两天后就开始大幅度下滑,下跌幅度在 10%左右。二是峰值低矮粗钝,在 80%~85%徘徊,不急降,也不高升;有的开产鸡群产蛋率还会低于 80%,很长时间才能勉强达到 80%,并且此后一直无望提升。
怎样认识和解决鸡群产蛋率低的问题呢?
1、高产蛋鸡品种的外源性感染和母源抗体偏低或不齐的问题
这些问题对鸡群产蛋高峰的影响,有些是直接的,有些是间接的。比如,种鸡群的鸡白痢净化不严,会导致雏鸡发病或者机体带菌不发病;发病的鸡有的会经治疗痊愈也有的会耐过,带菌的耐过鸡和带菌不发病的鸡会在较长时间里成为鸡群里的隐性感染源。有的鸡会在青年鸡阶段发病,有的鸡会在开产后隐性发病。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体重不达标 、均匀度差、肝脏突然破裂出血死亡、慢性腹泻、开产迟缓 1—2 周等。
另一种情况是,种鸡抗体水平不高不齐,导致后代雏鸡母源抗体不高不齐,后果最明显的就是发生传染性法氏囊炎和由此导致的免疫抑制。这都会造成雏鸡致弱、发育不齐。
一般情况传染性法氏囊的典型病变并不明显,而免疫抑制则后患更多。比如近几年开产蛋鸡群发生的衣原体病和生殖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做了免疫仍然发病,很大程度上就与鸡群存在免疫抑制有密切关系。
2、饲料营养又是一个需要考量的问题
这里有三个方面的问题:
(1)饲料原料的污染导致营养吸收率下降,即便配方合理但质量还是打了折扣。比如玉米、豆粕的霉菌毒素污染会致鸡群的肝脏受损,而肝脏恰恰是营养物质的转化场所,是卵黄前体形成的所在地;肝功能的不良自然会影响产蛋率和产蛋高峰期时间的维持。
(2)维生素的部分失效或能量蛋白偏高。维生素部分失效是由于遇湿受潮,或因光线、温度、酸碱度、时限的原因。这种维生素不足是要较长时间才会显现出来的;能量蛋白偏高是由于一些养殖户担心鸡群营养不够而过量增添油脂、豆粕、豆饼。这种过量添加会致鸡群中部分鸡只体况偏肥,形成脂肪肝进而影响产蛋性能的发挥。
(3)许多开放半开放鸡舍的养殖场不注重换季饲料的配方调整,比如,夏季配方与冬季配方在代谢能和蛋白上的增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配比;还有产蛋前期、中期、后期钙磷添加量和钙磷比例的调整;不仅自配料户不注重,生产配合饲料的厂家也很粗略,只提供冬夏两季饲料,这也会影响产蛋高峰的持久。
3、饲养管理水平是对产蛋高峰产生直接影响的因素
比如,光照控制。人工补光过晚或过早,还有光照时间忽长忽短,都会造成鸡群产蛋率下降或不稳。青年鸡体重不达标或过肥,体重均匀度差,鸡胫骨长度不够,会造成性成熟和体成熟不同步,最终会导致开产不同步,形成鸡群无产蛋高峰。鸡群密度、鸡舍通风、气候应激也是相关因素,也会对鸡群产蛋率产生重要影响。
4、鸡群患病和用药也是干扰产蛋高峰峰值与维持时间的因素
明显影响产蛋率的病如生殖型传染性支气管炎、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滑液囊支原体、传染性鼻炎、衣原体、新城疫、禽流感、霉菌毒素中毒、脂肪肝、痛风等等。 在养殖生产中这些疾病时有发生,为了保障鸡群的高产蛋率和维持较长的产蛋高峰期,就要提早预防和及时治疗这些疾病。
预防鸡群产蛋率降低的措施,除了科学合理正确免疫疫苗以外,首要的就是要确保青年鸡的质量,保证其性成熟与体成熟同步。再有就是要剔除免疫抑制疾病,用中药来增强鸡群的机体免疫力。